現實中,紫微斗數愛好者當中能成為佼佼者的很少,寥寥無幾,但學習者當中,常有人抱怨說︰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書?至今還是沒有學好紫微斗數?預測命理的功力卻不見提高?一個好友告訴我,他手上有二千多本紫微斗數方面的書籍(含電子掃描版),100多套紫微斗數方面的教學視頻,甚至紫微斗數補習班,學習班也報了幾次。時間,人力,財力也花了不少,可就是沒有學好學會。
《紫微斗數命理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這個民族就難以發展,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是我們每個易學愛好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當今社會提倡的是邏輯科學,它能夠為社會創造物質文明,能夠直接加快社會的進步。而《紫微斗數命理學》屬於思維科學的範疇,它可以趨吉避凶,安身,立命的指引人們的行為沿著正確的軌跡運行,但它不能直接創造出汽車、飛機火箭、高樓大廈等物質,所以在當今社會認可它的人並不多。
另外普遍認為《紫微斗數命理學》艱澀難懂,所以現實社會對《紫微斗數命理學》瞭解、研究的人很少。《紫微斗數命理學》屬於思維科學的範疇。一般人都具有三種思維方式:第一種是邏輯思維,出如說物理,數學,化學等。第二種是形象思維,像音樂,美術、文學等。第三種是靈感思維,像易學、心理學等。由於先天的素質和後天的努力不同,人們的三種裡維方式就重點朝不同的方向發展,這就決定了有的人愛好數學,有的人愛好藝術,有的人愛好佛學或易學。其中搞發明創造和研究易學應用的人,靈感思維可能稍好一點。就我認識的人出中大部分搞易學應用的人靈感思維比較強。但我也發現有的人靈感思維就不發達,例如我認識一個搞技術工作的,他是機械本科畢業生,人很聰明,也很愛好易學,總想在易學應用上有所發展,但他的邏輯思維定式已經根深蒂固,他把易學看成和機械原理一樣,機械死板地預測命理,所以他預測的結果錯的多、對的少。搞發明創造和易學應用的人,靈感思維很重要,沒有靈感思維,就難有所創造,也難學好紫微斗數命理學。
但靈感恩維絕不是察言觀色。靈感思維的來源一是學二是實踐。“學”主要是靠學習書本知識、學習他人之長;“實踐”主要是本人實際體會、積累經驗。特別是靈感思維好的人,他的實踐經驗一定豐富。就如書本知識告訴我們,開水是燙的,熱的鐵也是燙的,人的皮膚是不能碰的,但燙的感覺一定要用皮膚接觸到才能體會到,人對相同溫度的不同物體的生理反應包括知覺反應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對它們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對燙的感覺的細微差別,要接觸多了才能知道。所以我個人認為靈感思維除了先天的因素外,主要還是來源於後天努力。所以建議基礎功夫要紮實、多實戰。《紫微斗數命理學》是宏觀、整體的有機結合,是把大量未知因素包括在內的宏觀與微觀密切結合的既抽象又形象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它有一套取象類比、象、數、理、氣等的思維模式,從整體的有機觀念出發,來認識天、地、人之間的關係。
下面給學習愛好者幾點建議:
一.選擇一派別體系,不動搖的,堅持學習下去,水滴石穿。斗數主要分為南派和北派。南派主要以星辰等為主。北派主要以四化為主。北派又分為飛宮體系,自化體系,飛星等三分支。不要先學三合,再學中洲,接著學飛星,再接著學飛宮,最後學習自化,到頭竹藍打水一場空。
二.博覽選書。學習紫微斗數並不是多看書就行的,首先要選對書,天下書籍一大抄,尤其是易學書籍。現在不是要博覽群書,是要博覽選書。如果寫書的目的幾乎是為了賺錢,拿來東拼西湊或沽名釣譽,玩弄詞句, 以顯示名人地位, 也就失去學易的意義。或許這些書家是遵從了 老祖宗的遺訓:“真經不在紙上傳。”若談到資料的話,現在網路很發達,資訊又多,若沒有正眼法,大部分人只能在書海中沉浮,幾年作書蟲奮發圖強下來後一樣書是書,自己是自己,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現在有的紫微斗數書籍,不難發現無論是理則,或命例批斷中,都是自說自話,天馬行空,天花亂墜。
三.條件好的可以報學習班,找名師比如報入門班,進階班等。這樣儘量不走錯路,彎路。
四.學習紫微斗數有肯定可以看書自學。如果不能自學的話那麼市面上的書就沒有出版的理由。只是可能走錯路,彎路要多一些。總之,最後還是要多實際論命,否則自己的水準提高不了,書上的理則得不到肯定。
故比勤奮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比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建立認知座標。什麼是認知座標?紫微斗數每看到一條自化的象,要有以下四個思考維度:
(1)這件組化事情本身是“表象”還是“真相”?—看與生俱來的生年四化。
(2)這件事情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看現在,同類的自化,含同向性的和不同向性的。
(3)它是否隱藏了某個真實的邏輯?—看本質,宮位是否構成河洛的一六位,三合,用事宮位等。
(4)它的出現預示了什麼樣的傾向?—看未來,根據現有的一、二基礎上,推出三出來。所謂認知座標就是由這四個象限(維度)組成的座標體系。